★ 交通運輸部與重慶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 中西部基礎能力建設高校
★ 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博士后流動站、院士工作站高校
★ 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發明獎、國家教學成果獎獲得單位
★ 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中心、國家地方聯合實驗室高校
★ 國家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特色專業、國家一流專業高校
★ ESI全球學科排名前1%高校
★ 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高校
★ 全國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首批全國就業50強、首批全國創新創業50強高校?

一、選擇重慶交通大學的6大理由
理由1:這里交通特色突出,前景廣闊
大力實施交通強國戰略,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提高智能、平安、綠色、共享交通發展水平,交通行業高質量發展帶來巨大的科技需求和人才需求。這是一所應交通而生、因交通而興,“路、橋、水、空”交通學科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多學科大學,發展前景極為廣闊。
理由2:這里區位優勢明顯,海納百川
學校地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重慶,重慶是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和國際門戶樞紐,中國中西部唯一的直轄市,是國家重要中心城市、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雙核之一,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國家重要現代制造業基地、西南地區綜合交通樞紐,是西部大開發重要的戰略支點、“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重要聯結點。
理由3:這里科研平臺眾多,實力硬核
學?,F有山區橋梁及隧道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內河航道整治工程研究中心和交通土建材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等3個國家科研平臺,沙漠生態研究院、綠色航空技術研究院等41個省部級平臺。堅持自主創新,科研實力雄厚、成果豐碩。在山區橋隧、路基路面、內河港航、運輸物流、沙漠生態治理等領域取得了一批居于世界領先水平的成果。近年來,先后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科技技術獎500余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二等獎、國家技術發明獎16項。
理由4:這里名家大師薈萃,追求卓越
堅持人才強校戰略,學校匯聚了兩院院士、長江學者、國家杰青、萬人計劃、中國工程設計大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全國教學名師、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國家級、省部級人才160余人。
理由5:這里學科專業相長,特色鮮明
學校構建起“學士—碩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現有16個博士學位授權點、60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3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3個重慶市一流學科、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6個重慶市重點學科、13個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7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38個重慶市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61個普通本科專業、1個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3個國家特色專業。
理由6:這里人才輩出,大有可為
建校70年以來,培養了以劉曉峰、鄭皆連、賴明、王海懷、孟凡超等為代表的20萬余名交通行業優秀校友幫助你拓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學研合作空間。重慶交大人在歷屆全國十大橋梁人物中共有18名,占近1/3。學校構建校級、省部級和國家級“三位一體”全鏈條青年人才支持體系,為青年人才提供100余個重點科研平臺研究所所長、副所長崗位,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蘊,有競爭力的薪酬待遇,大有可為的事業發展空間,為青年人才快速成長保駕護航。?
![]() |
![]() |
![]() |
二、招聘計劃及待遇
(一)學科領軍人才及學術骨干
2022年學校計劃引進學科領軍人才及學術骨干27名,具體要求詳見《2022年學科領軍人才及學術骨干招聘計劃一覽表》(附件1)。學科領軍人才是指取得國內外同行公認學術成就的國家級頂尖人才、國家級杰出人才和省部級學科領軍人才等類別。學術骨干是在本學科領域有一定影響力,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省部級骨干人才。人才發展支持政策與相關待遇詳見《重慶交通大學人才引進待遇》(附件3)。
(二)教學科研崗
2022年學校計劃招聘教學科研人員122名。具體要求詳見《重慶交通大學2022年教學科研崗(博士)招聘計劃一覽表》(附件3)。人才發展支持政策與相關待遇詳見《重慶交通大學人才引進待遇》(附件3)。
(三)學生政治輔導員
2022年學校計劃招聘具有博士學位的學生政治輔導員8名。人才發展支持政策與相關待遇詳見《重慶交通大學人才引進待遇》(附件3)。
經學??己撕细窈?,優秀教授、博士等全職引進人才直接進入事業編制。?
三、招聘范圍及年齡要求
符合以下條件的人員均可報名應聘:
1.熱愛祖國,遵守憲法和法律,具有良好品行和職業道德;
2.具有正常履行崗位職責的身體條件,符合聘用體檢標準;
3.符合崗位所需的其他條件,請詳見附件;
4.年齡要求:博士研究生年齡原則上在35周歲及以下,學科領軍人才及學術骨干年齡原則上在45周歲及以下。?
四、報名
(一)報名時間
即日起至2022年11月30日止。
(二)報名方式
應聘人員登陸學校在線招聘系統(http://zp.cqjtu.edu.cn)注冊報名,應聘人員每人只能填報一個崗位,按要求如實在線填寫《重慶交通大學公開招聘工作人員報名登記表》,填報內容如有虛假、隱瞞,將取消其應聘資格。應聘人員的教育經歷和非教育經歷,必須按要求如實填報,時間應連續(如果有間斷,間斷時間總計不得超過3個月),經歷應完整。?
五、應聘考核
(一)考核時間
學校各二級單位根據應聘者相關情況,初定考核人員和時間報學校人事處審查同意后,由二級單位通知應聘人員分批次進行考核。
(二)考核方式及要求
1.教學科研崗
(1)考核方式:專業能力測試、面試。
①專業能力測試:分值100分。專業能力測試以試講方式進行,內容為指定的相關專業課程內容,由二級單位提前通知應聘者;測試時間為20分鐘左右。
②面試:分值100分。面試內容分為自我介紹、考官提問,考生回答三個環節,主要考察應聘者報考崗位所需的專業知識以及邏輯思維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環境適應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工作態度等。
(2)考核總成績=專業能力測試成績×60%+面試成績×40%
2.學生政治輔導員及其他專技崗
(1)考核方式:面試(分值100分)
主要對應聘人員的專業基礎知識、專業實踐能力、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綜合分析、邏輯思維、團隊意識、適崗能力、職業素養、心理素質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核。
(2)考核總成績=面試成績?
六、聯系方式
王老師、邱老師?+86-023-62652439(博士招聘咨詢),來電時請說明是在高校人才網看到的信息
電子郵箱:rsc@cqjtu.edu.cn
通訊地址:中國重慶市南岸區學府大道66號重慶交通大學人事處
郵政編碼:400074
本簡章由重慶交通大學人事處負責解釋
“明德行遠 交通天下”重慶交通大學歡迎您!
附件:
1.2022年學科領軍人才及學術骨干招聘計劃一覽表(附后)
2.2022年教學科研崗(博士)招聘計劃一覽表(附后)
3.重慶交通大學人才引進待遇(附后)
附件1 |
||||||
2022年學科領軍人才及學術骨干招聘計劃一覽表 |
||||||
序號 |
單位 |
招聘人數 |
學位要求 |
職稱要求 |
主要學科專業領域 |
聯系方式 |
1 |
山區橋梁及 |
1 |
博士 |
教授 |
主要圍繞智能建造、智慧交通領域,重點引進大跨拱橋智能建造與運維、山區隧道智慧運維與安全防護、生態力學等研究方向的人才 |
聯系人:張學富、余佳玉 |
2 |
國家內河航道 |
1 |
博士 |
教授 |
主要圍繞生態環保、智能建造領域,重點引進生態航道監測與建設、航道智能化與通航樞紐自動控制與智能監測、港口工程基礎設施智能檢測與智慧運維等研究方向的人才 |
聯系人:楊勝發、李銳 |
3 |
交通土建工程 |
1 |
博士 |
教授 |
主要圍繞智慧交通、智能建造領域,重點引進綜合智能路面、交通運輸樞紐智能協同管控、山地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等研究方向的人才 |
聯系人:朱洪洲、侯忠偉 |
4 |
土木工程學院 |
3 |
博士 |
教授 |
主要圍繞智能建造、智慧交通領域,重點引進大跨拱橋智能建造與運維、山區隧道智慧運維與安全防護、智能路面、智能交通管理、智能網聯與車路協同、生態力學等研究方向的人才 |
聯系人:朱洪洲、侯忠偉 |
5 |
河海學院 |
2 |
博士 |
教授 |
主要圍繞生態環保、智能建造領域,重點引進生態航道監測與建設、航道智能化與通航樞紐自動控制與智能監測、港口工程基礎設施智能檢測與智慧運維等研究方向的人才 |
聯系人:楊勝發、李銳 |
6 |
交通運輸學院 |
2 |
博士 |
教授 |
主要圍繞智慧交通、交通裝備智能制造領域,重點引進綜合交通樞紐智能協同管控、智能交通管理、智能網聯與車路協同、軌道交通無人駕駛信息感知與智能控制等研究方向的人才 |
聯系人:何兆益、王琬瓊 |
7 |
經濟 |
2 |
博士 |
教授 |
主要圍繞智慧交通領域,重點引進交通基礎設施大數據知識工程、智慧物流與數字供應鏈等研究方向的人才 |
聯系人:李紅鏑、諶微微 |
8 |
機電與車輛 |
2 |
博士 |
教授 |
主要圍繞交通裝備智能制造領域,重點引進智能網聯汽車、軌道交通車輛等研究方向的人才 |
聯系人:趙樹恩、李薇 |
9 |
信息科學 |
2 |
博士 |
教授 |
主要圍繞智慧交通、智能建造領域,重點引進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研究方向的人才 |
聯系人:楊建喜、付輝 |
10 |
材料科學 |
2 |
博士 |
教授 |
主要圍繞新材料領域,重點引進納米材料、高分子與超分子材料、先進復合材料等研究方向的人才 |
聯系人:王俊杰、宋若愚 |
11 |
航運與船舶 |
1 |
博士 |
教授 |
主要圍繞智慧交通、智能建造領域,重點引進水面(水下)智能裝備、海上新能源和水下智能裝備、綠色能源動力系統等研究方向的人才 |
聯系人:盛進路、魏偉 |
12 |
建筑與城市 |
1 |
博士 |
教授 |
主要圍繞智能建造領域,重點引進城市數據體系構建、裝配式建筑數字化設計與施工現場管理等研究方向的人才 |
聯系人:董莉莉、梁高峰 |
13 |
航空學院 |
1 |
博士 |
教授 |
主要圍繞綠色航空領域,重點引進先進綠色飛行器技術、綠色航空能源動力系統、綠色航空材料與智能制造等研究方向的人才 |
聯系人:張銘、張進 |
14 |
數學 |
1 |
博士 |
教授 |
重點引進四元數神經網絡多穩定性、大規模復雜交通網絡運籌優化等研究方向的人才 |
聯系人:王其林、楊國藝 |
15 |
旅游 |
1 |
博士 |
教授 |
主要圍繞交通文化藝術領域,重點引進交通歷史與兩路精神、交通語言文化與國際傳播、交通旅游與文化傳媒等研究方向的人才 |
聯系人:張玉蓉、羅群林 |
16 |
馬克思 |
1 |
博士 |
教授 |
重點引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化、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政治教育、中共黨史等研究方向的人才 |
聯系人:張曉平、王現兵 |
17 |
外國語學院 |
1 |
博士 |
教授 |
重點引進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翻譯理論與實踐、外國文學與比較文學等研究方向的人才 |
聯系人:楊學云、文亞星 |
18 |
藝術設計學院 |
1 |
博士 |
教授 |
主要圍繞交通文化藝術領域,重點引進交通美學和橋梁藝術等研究方向的人才 |
聯系人:李偉湛、曾理 |
19 |
西南水運 |
1 |
博士 |
教授 |
主要圍繞生態環保、智能建造領域,重點引進河流水環境保護與治理、港口工程基礎設施智能檢測與智慧運維等研究方向的人才 |
聯系人:周世良 |
合 計 |
27 |
|
|
|
|
附件2 |
||||||||
重慶交通大學2022年教學科研崗(博士)招聘計劃一覽表 |
||||||||
用人單位 |
計劃總數 |
崗位類別 |
崗位名稱 |
專業類 |
學歷學位 |
其他要求 |
招聘人數 |
聯系方式 |
山區橋梁及隧道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
4 |
教學科研崗 |
國家重點實驗室專職科研人員 |
土木類、電子信息類、計算機類、儀器類 |
博士研究生 |
引進1名學科領軍人才及學術骨干 |
4 |
聯系人:張學富、余佳玉 |
國家內河航道整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3 |
教學科研崗 |
研究中心專職科研人員 |
水利類、海洋工程類、計算機類 |
博士研究生 |
引進1名學科領軍人才及學術骨干 |
3 |
聯系人:楊勝發、李銳 |
交通土建工程材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
2 |
教學科研崗 |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專職科研人員 |
土木類、交通運輸類、材料類 |
博士研究生 |
引進1名學科領軍人才及學術骨干 |
2 |
聯系人:朱洪洲、侯忠偉 |
土木工程學院 |
11 |
教學科研崗 |
橋梁工程專業教師 |
土木類 |
博士研究生 |
引進3名學科領軍人才及學術骨干 |
2 |
聯系人:朱洪洲、侯忠偉 |
教學科研崗 |
道路工程專業教師 |
交通運輸類 |
博士研究生 |
1 |
||||
教學科研崗 |
結構工程專業教師 |
土木類 |
博士研究生 |
2 |
||||
教學科研崗 |
隧道工程專業教師 |
土木類 |
博士研究生 |
1 |
||||
教學科研崗 |
力學專業教師 |
力學類 |
博士研究生 |
1 |
||||
教學科研崗 |
沙漠生態研究院專職科研人員 |
土木類、交通運輸類、力學類、材料類 |
博士研究生 |
1 |
||||
教學科研崗 |
安全工程專業教師 |
安全科學與工程類 |
博士研究生 |
1 |
||||
實驗教學崗 |
結構實驗室實驗教學人員 |
土木類、力學類、電子信息類、儀器類 |
博士研究生 |
1 |
||||
實驗教學崗 |
隧道及軌道實驗室實驗教學人員 |
土木類、交通運輸類、水利類、地質類、礦業類 |
博士研究生 |
1 |
||||
重慶智慧城市學院 |
2 |
教學科研崗 |
智慧城市相關專業教師 |
生態環境、計算機類、數學類、土木類、交通運輸類、測繪類、電子信息類、自動化類 |
博士研究生 |
學科領軍人才及學術骨干優先 |
2 |
聯系人:蔡曉禹 |
河海學院 |
9 |
教學科研崗 |
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專業教師 |
水利類、土木類、海洋工程類、計算機類 |
博士研究生 |
引進2名學科領軍人才及學術骨干 |
3 |
聯系人:楊勝發、李銳 |
教學科研崗 |
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教師 |
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土木類 |
博士研究生 |
1 |
||||
教學科研崗 |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教師 |
土木類、環境科學與工程類 |
博士研究生 |
1 |
||||
教學科研崗 |
水利水電工程專業教師 |
水利類、土木類 |
博士研究生 |
2 |
||||
教學科研崗 |
地質工程專業教師 |
地質類、土木類 |
博士研究生 |
1 |
||||
教學科研崗 |
工程制圖專業教師 |
土木類、水利類 |
博士研究生 |
1 |
||||
交通運輸學院 |
9 |
教學科研崗 |
運輸工程專業教師 |
交通運輸類、計算機類 |
博士研究生 |
引進2名學科領軍人才及學術骨干 |
2 |
聯系人:何兆益、王琬瓊 |
教學科研崗 |
交通工程專業教師 |
交通運輸類、自動化類 |
博士研究生 |
2 |
||||
教學科研崗 |
交通管理專業教師 |
交通運輸類、管理科學與工程類、物流管理與工程類、計算機類 |
博士研究生 |
2 |
||||
教學科研崗 |
交通設備與控制專業教師 |
交通運輸類、自動化類、電子信息類、計算機類 |
博士研究生 |
2 |
||||
實驗教學崗 |
山區復雜道路環境“人-車-路”協同與安全重慶市重點實驗室實驗教學人員 |
交通運輸類、自動化類、電子信息類、計算機類 |
博士研究生 |
1 |
||||
機電與車輛工程學院 |
9 |
教學科研崗 |
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教師 |
機械類、自動化類、儀器類、電子信息類 |
博士研究生 |
引進2名學科領軍人才及學術骨干 |
3 |
聯系人:趙樹恩、李薇 |
教學科研崗 |
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教師 |
機械類、自動化類、儀器類、電子信息類 |
博士研究生 |
2 |
||||
教學科研崗 |
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業教師 |
電氣類、自動化類、儀器類、電子信息類 |
博士研究生 |
2 |
||||
教學科研崗 |
車輛工程專業教師 |
電氣類、自動化類、儀器類、電子信息類 |
博士研究生 |
2 |
||||
航運與船舶工程學院 |
7 |
教學科研崗 |
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教師 |
海洋工程類、交通運輸類 |
博士研究生 |
引進1名學科領軍人才及學術骨干 |
2 |
聯系人:盛進路、魏偉 |
教學科研崗 |
航海技術專業教師 |
交通運輸類 |
博士研究生 |
1 |
||||
教學科研崗 |
輪機工程專業教師 |
交通運輸類、海洋工程類、能源與動力類 |
博士研究生 |
2 |
||||
教學科研崗 |
船舶電子電氣工程專業教師 |
電氣類、自動化類、儀器類、電子信息類 |
博士研究生 |
2 |
||||
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 |
6 |
教學科研崗 |
建筑學專業教師 |
建筑類、土木類 |
博士研究生 |
1.引進1名學科領軍人才及學術骨干; |
3 |
聯系人:董莉莉、梁高峰 |
教學科研崗 |
風景園林專業教師 |
建筑類 |
博士研究生 |
1 |
||||
教學科研崗 |
城鄉規劃專業教師 |
建筑類、地理科學類、交通運輸類、公共管理類 |
博士研究生 |
1 |
||||
實驗教學崗 |
建筑與城鄉環境實驗教學中心實驗教學人員 |
建筑類、水利類 |
博士研究生 |
1 |
||||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
8 |
教學科研崗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師 |
計算機類、電子信息類、自動化類、數學類、物理學類、生物醫學工程類、儀器類 |
博士研究生 |
引進2名學科領軍人才及學術骨干 |
2 |
聯系人:楊建喜、付輝 |
教學科研崗 |
物聯網工程專業教師 |
計算機類、電子信息類、自動化類、數學類、物理學類、生物醫學工程類、儀器類 |
博士研究生 |
1 |
||||
教學科研崗 |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教師 |
計算機類、電子信息類、自動化類、數學類、物理學類、生物醫學工程類、儀器類 |
博士研究生 |
2 |
||||
教學科研崗 |
通信工程專業教師 |
計算機類、電子信息類、自動化類、數學類、物理學類、生物醫學工程類、儀器類 |
博士研究生 |
1 |
||||
教學科研崗 |
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專業教師 |
計算機類、電子信息類、自動化類、數學類、物理學類、生物醫學工程類、儀器類 |
博士研究生 |
2 |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8 |
教學科研崗 |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教師 |
材料類、交通運輸類、土木類 |
博士研究生 |
引進2名學科領軍人才及學術骨干 |
2 |
聯系人:王俊杰、宋若愚 |
教學科研崗 |
物理學專業教師 |
材料類、物理學類、光學類 |
博士研究生 |
2 |
||||
教學科研崗 |
材料物理專業教師 |
材料類、物理學類、土木類、化學類 |
博士研究生 |
1 |
||||
教學科研崗 |
應用化學專業教師 |
材料類、化學類 |
博士研究生 |
2 |
||||
實驗教學崗 |
材料實驗室實驗教學人員 |
材料類、交通運輸類、土木類 |
博士研究生 |
1 |
||||
航空學院 |
7 |
教學科研崗 |
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教師 |
航空航天類、電子信息類、自動化類、交通運輸類、機械類 |
博士研究生 |
引進1名學科領軍人才及學術骨干 |
3 |
聯系人:張銘、張進 |
教學科研崗 |
飛行器制造工程專業教師 |
航空航天類、材料類、機械類、力學類 |
博士研究生 |
2 |
||||
教學科研崗 |
飛行器動力工程專業教師 |
航空航天類、自動化類、電氣類、能源動力類、交通運輸類、機械類 |
博士研究生 |
2 |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9 |
教學科研崗 |
工程管理專業教師 |
管理科學與工程類、交通運輸類、 土木類、計算機類、工業工程類 |
博士研究生 |
引進2名學科領軍人才及學術骨干 |
2 |
聯系人:李紅鏑、諶微微 |
教學科研崗 |
市場營銷專業教師 |
工商管理類 |
博士研究生 |
2 |
||||
教學科研崗 |
會計學專業教師 |
工商管理類、計算機類 |
博士研究生 |
2 |
||||
教學科研崗 |
工商管理專業教師 |
工商管理類 |
博士研究生 |
1 |
||||
教學科研崗 |
物流管理專業教師 |
物流管理與工程類、計算機類、工業工程類 |
博士研究生 |
1 |
||||
教學科研崗 |
經濟學專業教師 |
經濟學類、經濟與貿易類 |
博士研究生 |
1 |
||||
數學與統計學院 |
7 |
教學科研崗 |
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教師 |
數學類、系統論類 |
博士研究生 |
引進1名學科領軍人才及學術骨干 |
1 |
聯系人:王其林、楊國藝 |
教學科研崗 |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教師 |
數學類、自動化類、計算機類、電子信息類 |
博士研究生 |
2 |
||||
教學科研崗 |
應用統計學專業教師 |
統計學類、數學類、管理科學與工程類 |
博士研究生 |
2 |
||||
教學科研崗 |
大學數學教研室教師 |
數學類 |
博士研究生 |
2 |
||||
外國語學院 |
2 |
教學科研崗 |
外國語言文學專業教師 |
外國語言文學類、中國語言文學類 、新聞傳播學類、 教育學類 |
博士研究生 |
引進1名學科領軍人才及學術骨干 |
2 |
聯系人:楊學云、文亞星 |
旅游與傳媒學院 |
3 |
教學科研崗 |
廣播電視學專業教師 |
新聞傳播類、設計學類、藝術學類 |
博士研究生 |
引進1名學科領軍人才及學術骨干 |
1 |
聯系人:張玉蓉、羅群林 |
教學科研崗 |
旅游管理專業教師 |
旅游管理類、工商管理類、建筑類、地理科學類、歷史學類、休閑服務體育學 |
博士研究生 |
1 |
||||
教學科研崗 |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教師 |
教育學類、中國語言文學類 |
博士研究生 |
1 |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8 |
教學科研崗 |
思政課(含心理健康1名)專任教師 |
哲學類、法學類、歷史學類、教育學類、心理學類、政治學類 |
博士研究生 |
1.引進1名學科領軍人才及學術骨干; |
8 |
聯系人:張曉平、王現兵 |
藝術設計學院 |
3 |
教學科研崗 |
環境設計專業教師 |
設計類、美術學類、藝術學理論類、哲學類(美學) |
博士研究生 |
1.引進1名學科領軍人才及學術骨干; |
1 |
聯系人:李偉湛、曾理 |
教學科研崗 |
產品設計專業教師 |
設計類、美術學類、藝術學理論類、哲學類(美學) |
博士研究生 |
1 |
||||
教學科研崗 |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師 |
設計類、美術學類、藝術學理論類、哲學類(美學) |
博士研究生 |
1 |
||||
體育部 |
2 |
教學科研崗 |
體育專業教師 |
體育學類 |
博士研究生 |
大、小球類、空手道、柔道、射箭、游泳等專業;有副高職稱或取得國家級運動健將級證書的人員可放寬至碩士研究生 。 |
2 |
聯系人:隆承宏、周菲菲 |
西南水運科學研究所 |
2 |
教學科研崗 |
河港室科技崗 |
水利類 |
博士研究生 |
引進1名學科領軍人才及學術骨干 |
1 |
聯系人:周世良 |
教學科研崗 |
航道室科技崗 |
水利類 |
博士研究生 |
1 |
||||
期刊社 |
1 |
其它專技崗 |
應用數學和力學編輯部編輯崗 |
交通運輸類 |
博士研究生 |
同等條件下,具有3年及以上學術期刊工作經驗者優先。 |
1 |
聯 系 人:黃鋒 |
黨委學生工作部(處) |
8 |
學生政治輔導員崗 |
專職輔導員 |
土木類、水利類、交通運輸類、機械類、建筑類、計算機類、材料類、管理科學與工程類、數學類、馬克思主義理論類、心理學類、教育學類、礦業類、儀器類、電氣類、自動化類、地質類、地質學類、哲學類、經濟學類、法學類、民族學類、新聞傳播學類、地理科學類、海洋科學類 |
博士研究生 |
中共黨員(含預備黨員) |
8 |
聯系人:吳凌 |
附件3 |
|||||
重慶交通大學人才引進待遇 |
|||||
人才類別 |
安家費 |
科研啟動經費 |
人才補貼 |
住房 |
后續支持 |
國家級 |
引進待遇面議 |
根據實際情況,可以成本價購買全產權人才房 |
在績效工資基礎上提供30~210萬元的高層次人才激勵報酬 |
||
國家級 |
200~300 |
300~500 |
/ |
||
省部級 |
100~150 |
50~100 |
/ |
||
省部級 |
80~100 |
50~80 |
/ |
||
優秀青年 |
20~50 |
8~15 |
15 |
入選學校“百人計劃”,可提供24萬資助人才發展 |
|
全職博士后 |
20~40萬元年薪(不含合作導師提供科研津貼) |
||||
除上述待遇外,學校還有以下人才政策: |